2022年12月24日,清华大学高端装备界面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原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召开第一届学术委员会暨第一届咨询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会议以线上形式召开。葛世荣院士、丁汉院士、杨华勇院士、毛明院士等学术委员会委员,钟掘院士、熊有伦院士、王玉明院士、谭建荣院士、朱荻院士、林忠钦院士、郭东明院士、翟婉明院士、甘晓华院士、邓宗全院士、郭万林院士、黄庆学院士、严新平院士、单忠德院士等国内首席咨询专家,陈学冬院士等特邀专家,以及重点实验室人员90余人参加会议。
高端装备界面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雒建斌院士主持开幕式,清华大学副校长曾嵘教授、副校长李路明教授、机械工程系系主任汪家道教授先后致辞。温诗铸院士及任露泉院士分别为本次会议发来寄语。他们感谢各位专家多年来对实验室的支持和帮助,希望专家们能够为正在重组的实验室发展献计献策,希望实验室能够不断攻克高端装备界面科学问题和核心关键技术,全面支撑我国IC装备与尖端装备中运动界面核心关键技术的发展需求,为解决国家重大需求做出更大贡献。
学术委员会主任葛世荣院士主持了实验室年度工作汇报及实验室工作讨论环节。实验室副主任田煜教授代表实验室从战略意义和定位、发展目标任务、建设基础及历史贡献和运行管理机制四个方面向与会专家汇报了实验室的重组情况,介绍了2022年度实验室工作进展,提出了实验室重组后的发展方向、重点和难点。
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丁汉院士主持了学术报告会。实验室朱煜教授、刘辛军教授、马天宝副教授和季林红教授分别作了题为《光刻机双工件台及平面光栅 Past-Present-Future》、《机器创新模式探讨与实践——以大型构件加工机器人为例》、《低温工况下自润滑材料摩擦磨损机理和轴承服役性能研究》和《提升冬残奥运动员运动能力与表现的探索研究》的学术报告。
随后举行了第十一届“温诗铸枫叶奖-优秀青年学者奖”颁奖仪式。仪式由实验室邵天敏教授主持。温诗铸枫叶奖奖励基金理事会秘书长解国新副教授介绍了该奖项的历史、评选规则及历届获奖情况。温诗铸枫叶奖奖励基金理事会理事长田煜教授宣布了2022年度获奖名单:浙江大学陈哲研究员、西南交通大学樊小强教授荣获十一届“温诗铸枫叶奖-优秀青年学者奖”。从2022年开始,新增设了“温诗铸枫叶奖-国际青年学者奖”, 首届奖项由来自英国帝国理工的James Ewen 博士获得。
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毛明院士主持了随后的专家讨论会。各位学术委员会委员、首席咨询专家以及特邀咨询专家在肯定实验室所做工作和取得成绩的同时,针对未来全国重点实验室发展的核心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提出了诸多指导性的建议和意见,这些意见和建议将对实验室未来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最后,实验室主任雒建斌院士感谢各位与会专家的指导和建议。实验室将会根据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认真研讨。未来,高端装备界面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将会面向基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通过不懈努力,将实验室建设成为高端装备界面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正向设计理论与核心技术策源地以及人才培养高地,为推动科学技术发展,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中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做出应有的贡献。
![](/__local/2/EF/7B/EB3B68ED8CAF23565625DEC5C3D_48FC0471_3DF6D.png)
清华大学副校长曾嵘教授致辞
![](/__local/1/09/A8/D14ABD2358D8DCB5A0F9C688E9B_A466671E_4AA8E.png)
清华大学副校长李路明教授致辞
![2C4F0](/__local/5/44/4C/B53516EDB4FB0B405F85EED68B7_4F0DC36C_2C4F0.png)
高端装备界面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温诗铸院士寄语
![](/__local/7/95/19/545178451A9B8CA97E614CD21DF_28FE86BA_3B23D.png)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系主任汪家道教授致辞
![](/__local/1/77/21/2D016CB723E97A3FDA90C1B51BC_A10EC4E9_2BD80.png)
高端装备界面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田煜教授作实验室工作汇报
![](/__local/F/8E/74/C15124244523D7B7F68E21F5810_5E7529AE_28D94.png)
朱煜教授学术报告:光刻机双工件台及平面光栅 Past-Present-Future
![](/__local/8/1F/A8/68A2B6622B0CF3A8C2B233B6764_FDE63F17_44F48.png)
刘辛军教授学术报告:机器创新模式探讨与实践——以大型构件加工机器人为例
![](/__local/1/27/BF/01B0F72D9EFF0AA16C25F4ECBF0_28832380_1C75D.png)
马天宝副教授学术报告:低温工况下自润滑材料摩擦磨损机理和轴承服役性能研究
![](/__local/6/78/EE/BA1FD7F1A401E50FAD27A4D3F22_DB7665E7_2BC66.png)
季林红教授学术报告:提升冬残奥运动员运动能力与表现的探索研究
![](/__local/7/1A/F4/EA083C843D8C946BC17DBB4BB3D_D88B7654_19FB0.png)
邵天敏教授主持第十一届“温诗铸枫叶奖-优秀青年学者奖”颁奖仪式
![](/__local/8/20/CD/9A44BD430CBB1E06EA31F555797_8DB610CF_437C6.png)
与会委员线上讨论
实验室简介
高端装备界面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是在原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上重组的重点实验室,也是全国首批20个重组的全国重点实验室之一。实验室1988年创建,是我国机械工程领域和清华大学首批建成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实验室坚持基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的科研风格,承担科技创新重大项目、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等上百项,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国家IC装备等产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从2008年起实验室连续三次评估均为优秀。实验室累计获得国家奖13项、陈嘉庚技术科学奖、何梁何利奖、国际摩擦学金奖、美国STLE国际奖等;发表论文4000余篇;创办的学术期刊Friction为亚洲第一个被SCI检索的摩擦学领域期刊,位居全球机械工程领域Q1区。实验室技术成果转化公司华海清科和华卓精科成功登录科创板。2022年,实验室加紧重组步伐,经过向科技部多轮汇报,顺利完成重组。重组后,实验室名称由“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改为“高端装备界面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原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召开七届学术委员会暨五届咨询专家委会会议,本次会议是实验室重组后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会议和第一届咨询专家委员会会议。新实验名称明确了实验室的未来发展定位,是瞄准IC装备等高端装备运动界面的科学与技术问题,突出了实验室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迫切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