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5日下午,高端装备界面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面向北京市顺义区第八中学一百余名师生举办了一场以“科学零距离,动手探真知”为主题的科普开放日活动。同学们通过系列讲座、实验室参观和动手实践,近距离感受界面科学与前沿装备技术的魅力。本次活动由装备国重主任助理柴智敏副教授主持,秦力、韩天翼等10余位老师和助教共同参与。
活动伊始,同学们在实验室展厅集中观看了多幅科研主题科普海报。柴智敏结合海报内容,为同学们生动讲解了实验室各研究团队的方向与研究成果,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帮助大家初步构建起对摩擦学、表面工程等领域的认知,为后续活动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在科普活动首场讲座中,实验室助理研究员韩天翼为同学们带来了题为“海洋世界的魔法”的精彩报告。韩老师以经典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中的“鹦鹉螺号”潜艇为引,生动讲述了从早期“海龟号”潜艇到现代各国战略核潜艇的发展历程,并巧妙引出其核心研究方向——摩擦学与超滑技术。韩老师通过剖析潜艇螺旋桨传动系统的水润滑轴承在高速与低速状态下噪音差异这现象,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润滑原理及其在提升装备隐蔽性与可靠性中的关键作用。整场讲座贯穿科幻与现实、科学与工程,既有深入原理的剖析,也有贴近实际的互动,现场气氛热烈,同学们在趣味横生的“海洋探险”中,悄然走进了摩擦学的奇妙世界。
在其后的实验室参观与动手实践环节中,同学们怀着浓厚兴趣,分批走进了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摩擦磨损等不同测试仪器装备的实验室,沉浸式体验科研现场。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与形貌仪实验室,同学们一同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观察了荷叶表面、壁虎脚趾、昆虫复眼等神奇结构;在原子力显微镜实验室,大家深入纳米及原子尺度的探秘,从骨胶原蛋白分子到石墨、云母的原子排列,乃至磁盘数据的存储原理;在摩擦磨损实验室,“会变硬的液体——剪切稠化实验和”和“蚂蚁能否推动大象”的超滑现象解说引发了热烈讨论。此外,同学们还通过“神秘的隐身技术”和“手机触摸屏工作原理演示”两个课题实验,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起来。各实验室讲解生动,互动频繁,同学们在细致观察中,真切感受到了界面科学与技术的魅力与趣味。
此次开放日活动为顺义区第八中学的同学们带来了一次难得的深度科研场景体验。沉浸式的学习体验有效拓展了学生的科学视野,同时也彰显了国家级科研平台在科学普及与社会责任感担当中的重要作用。

活动合影

实验室科普海报讲解

韩天翼老师做科普讲座

扫描电子显微镜与形貌仪实验室

原子力显微镜实验室

摩擦磨损实验室

神秘的隐身技术

手机触摸屏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