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2025年,清华大学高端装备界面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雒建斌院士持续深耕科普领域,通过线上科普节目、中学校园讲座、边疆巡讲等多元形式,将摩擦学的魅力传递给万千受众。他以深厚的学识和生动的讲述,为不同群体点亮科学梦想,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科学家“服务社会、启迪未来”的责任与担当。

(一)亮相科普节目:生动诠释超滑世界奥秘

4月21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与中国科协联合推出的《科学未来式》科普节目中,雒建斌院士作为主讲嘉宾,系统介绍了其团队在摩擦学领域的突破性研究成果。雒院士详细阐释了超滑技术的核心内涵。他指出,超滑技术可将摩擦系数较常规润滑降低1-2个数量级,这一突破对于节能减排具有重大意义。节目中,他不仅深入讲解了固体超滑、液体超滑、固液耦合超滑三大技术体系的创新进展,更分享了科研背后的灵感故事。雒院士深情回忆起从“莼菜汤”中汲取灵感,进而发现液体超滑机制,并提出了双电层作用等创新理论的过程。“科学探索既要仰望星空搞理论,也要脚踏实地解难题。”雒院士结合自己经历,向公众传递着科研理念。他的讲解兼具权威性与感染力,让摩擦学、纳米制造等专业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科学未来式》——超滑新理论与实现方法

(二)聚焦基础科学:探索“摩擦消失”的可能性

6月25日,四川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的讲堂座无虚席,雒建斌院士以“摩擦会消失吗?”为题,为500余名师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摩擦学讲座。开场他便以一组震撼人心的数据点明摩擦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人类一次性能源的三分之一是通过摩擦消耗掉的,80%的装备都因磨损失效。”他进一步阐述,摩擦和磨损造成的经济损失极为巨大,以2024年中国GDP计算,这一损失高达约6.7万亿元。

雒院士从钻木取火的远古智慧谈到现代高铁的运行原理,勾勒出人类对摩擦认识与研究的漫长历程。讲座的核心内容聚焦于前沿的超滑技术,雒院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中学生阐述了超滑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前景,特别指出了实现超滑应用所面临的关键科学矛盾,激发了同学们的深度思考。

互动环节气氛热烈,同学们围绕剪切力的作用、超疏水材料的价值、科研方法论以及科学家的初心等问题踊跃提问。雒院士的精彩解答不仅传递了丰富的知识,更诠释了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保持好奇心、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坚持”,他对青少年的勉励成为讲堂里最动人的期许。

10448 7179
E08D E10B

四川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科普讲座

(三)对接国家战略:深入解读影响制造业的新技术趋势

11月17日,由中国科协科普部、新疆科协联合举办的新疆科普专家报告团活动在乌鲁木齐正式启动。雒建斌院士作为专家组成员之一,面向新疆科协、新疆大学、新疆工程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昌吉职业技术学院等700余名干部、师生带来2场《影响制造业发展的新技术》专题报告,将顶尖科技视野带到了祖国西北。报告开篇,雒院士先点明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坐标:在规模上已全球领先,增加值占世界28.9%并超越欧盟总和;但从衡量综合实力的制造业指数看,目前仍处于与德日并列的第二梯队,未来需在降低单位GDP能耗与突破核心技术上持续努力,以实现向制造强国的目标迈进。围绕21世纪“虚拟与物理空间高度融合”的发展背景,雒建斌院士重点拆解了八项影响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并深入解读了智能制造技术、超滑技术、纳米制造技术等发展现状与趋势。在互动环节,与会观众积极就报告中的关键内容与前沿动态向院士虚心请教,现场思想碰撞不断,交流氛围热烈。这场活动不仅实现了国家顶尖智力资源与地方高等教育实践的精准对接,更让科学精神与创新理念在边疆地区落地生根。

A607 126E2

新疆科普专家报告团首场活动

昌吉职业技术学院高端科普报告活动

科学家的情怀:播撒智慧之种,点亮未来之光

从面向全国的科普节目,到启迪少年的中学讲堂,再到边疆地区的技术巡讲,雒建斌院士的科普足迹跨越地域与年龄界限,展现了其作为顶尖科学家投身科学普及、关怀青年成长的深厚社会责任感。他的科普实践不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科学火种的广泛播撒——在青少年心中种下探索未知的种子,将前沿科技动态引入边疆地区,为人才培养和创新发展战略注入智慧力量。他的言传身教,生动诠释了科学家“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初心与使命,他的科普实践如同摩擦学中的“超滑技术”,必将激励更多年轻学子积极投身科学事业,为科技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下一篇:2025年摩擦论坛在清华大学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