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首页 > 最新公告 > 正文

一、难题征集背景

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四部门于2007年联合发起了“10000个科学难题”征集活动,旨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对科学研究的导向作用;激励我国科技人员,特别是包括广大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在内的青年科技工作人员献身科学,攻克科学难题;普及科学知识,激发青少年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根据《教育部、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关于联合开展“10000个科学难题”征集活动的通知》(教技函〔2007〕59号)文件精神,2007年先行启动数学、物理、化学三个学科的难题征集工作,2009年“10000个科学难题”数学卷、物理学卷和化学卷成功出版;2010年天文学卷、地球科学卷和基础生物学卷顺利完成;2011年农业科学卷、医学卷和信息科学卷相继发行。根据活动整体部署,2015年将启动海洋、交通运输和制造科学三个学科领域的难题征集活动。

2015年7月,由中南大学钟掘院士牵头负责的“10000个难题----制造卷”项目启动会在长沙召开。钟老师已将机械制造学科分成12个学科组。随后又成立了以雒建斌院士、刘维民院士、周仲荣教授、孟永钢教授、王海斗教授等摩擦学科编写工作组。从2015年8月至2015年11月,编写工作组邀请了国内摩擦学领域主要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撰写难题建议,共收到51份建议稿,通过专家组整合后形成35份建议稿初稿。根据2015年12月6日“10000个难题----制造卷”编委会指示精神,从现在开始至2016年3月31日,进入“摩擦学和表面科学”领域难题征集的第二个阶段,重点从更大范围内进行难题征集活动。

二、难题征集原则、内容及评审方式

1. 征集原则和内容

(1)征集摩擦学与表面学科至今未能解决的基础理论问题、学科优先发展问题和前沿问题、国际研究热点问题和在学术上未获得广泛共识,存在一定争议的问题。

(2)请于2016年2月28日前将难题的相关内容发送至邮箱: xgx2014@tsinghua.edu.cn。 有关难题的具体内容包括:难题题目(中英文)、难题说明(50—200字)、作者姓名(可多人)、作者单位、通信作者、电子邮箱。

2. 难题评审方式

由编写工作组专家负责征集难题的评审、遴选工作,召开专家组会议,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对难题主体提出修改补充意见后返回作者修改,审定最终收录的难题主题,并撰写全文。对于入选难题,将给予一定的奖励。

3. 难题征集秘书处联系方式:xgx2014@tsinghua.edu.cn(解国新) 

三、已初步征集难题列表

1. 摩擦的起源 (黄平、胡元中、王立平、解国新、鲁志斌、薛群基、占旺龙、赖添茂、雒建斌)

2. 超滑的机理 (雒建斌、张晨辉、胡元中、李克)

3. 微尺度下表面非接触摩擦探测技术 (丁建宁、郭丹、程广贵、解国新、王晓东、王莹)

4. 宏观阿蒙顿线性定律的接触起源问题 (王立平等)

5. 跨尺度(微观/介观/宏观)摩擦学理论 (王立平等)

6. 滚动摩擦的机理及定量预测 (王晓力)

7. 如何准确获得黏着功 (王晓力)

8. 亚稳材料的摩擦诱发相变行为 (韦习成)

9. 轮轨滚动接触理论 (温泽锋)

10. 轮轨界面的黏着行为 (王文建、温泽锋、朱旻昊)

11. 摩擦噪声 (陈光雄)

12. 如何准确计算摩擦力 (胡元中、马天宝、雒建斌)

13. 高分辨透射电镜下摩擦原位观测问题 (刁东风、范雪等)

14. 非牛顿流体润滑的数值分析方法 (黄平)

15. 弹流润滑中的滑移测量问题 (王文中)

16. 怎样利用润滑剂的微结构特性 (张朝辉)

17. 润滑油添加剂及基础油的摩擦学定量构效关系 (高新蕾)

18. 磨损的预测 (王文中、雒建斌、解国新)

19. 钢轨波磨和车轮多边形磨耗 (陈光雄)

20. 晶圆材料表面的原子尺度可控去除 (钱林茂)

21. 摩擦表面温度的科学评估 (张永振、王文中)

22. 摩擦纳米发电机的低摩擦高效率发电问题 (刁东风、汪朋飞等)

23. 摩擦诱导下石墨烯纳米结构化碳膜的磁电特性演变问题 (刁东风、王超等)

24. 摩擦中的量子力学问题 (刁东风、张希、曹媛媛)

25. 多场耦合下的摩擦学特性 (张永振)

26. 空间辐照环境对摩擦副材料的影响 (王齐华)

27. 蒸发诱导自组装中纳米颗粒运动规律及沉积机制 (徐学锋)

28. 高温条件下材料物化性能与摩擦学行为构效关系 (丁建宁等)

29. 摩擦过程的“黑箱”问题 (段海涛、李健)

30. 相似系统间的摩擦学特性传递 (董光能)

31. 现役机器摩擦学系统状态的在线辨识 (严新平)

32. 织构化表面接触引导细胞膜的自修复 (董光能)

33. 用摩擦式单组致动器实现微马达双向驱动机理问题 (陈晓阳)

34. 船舶防污损与减少摩擦阻力的协同机理 (白秀琴、袁成清、严新平)

35. 基于摩擦学的船舶动力能效提升 (袁成清、白秀琴、严新平)

上一篇:第六届世界摩擦学大会(WTC 2017)网站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