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于3月27日至31日在京举办,会议以“新质生产力与全球科技合作”为年度主题,由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北京市政府共同主办。3月31日下午,在中关村国际创新中心举办了重大科技成果专场发布活动,经过全国范围内数千个项目的激烈角逐和多轮专家严格评审,最终遴选出19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予以发布。清华大学机械系刘辛军教授团队研发的“移动式混联加工机器人”作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突破性成果入选发布名单。

40E48E


针对航天器大型复杂构件的高效高质量制造难题,刘辛军教授团队首创了“手眼脑”协同原位加工模式,创建了以运动和力的作用机理为核心的并联机构“型-性-度”交互设计理论,发明了轻量化、耦合调姿的五自由度全并联机构,研制了“全向移动平台+高刚度定位机构+高精度五轴加工模块”的移动式混联加工新装备,攻克了跨尺度测量、静动态精度协同调控、高效柔性工艺等技术,构建了“大范围定位+局部五轴精雕细刻”的原位精密铣削系统,完成了世界现役装载能力最强的天舟系列货运飞船整舱与舱段结构、我国最大遥感卫星碳纤维网格承力结构、高分对地观测系统系列卫星整星结构等大型构件制造,使其制造模式产生了颠覆性变化。在CCTV9放映的中国空间站全景式纪录片《天宫建造》中,航天五院总工艺师评价“我们用的方法,在国际上找不到第二家应用的”。

        

天舟飞船整舱和舱段结构加工

        

央视纪录片《天宫建造》画面


上一篇:清华大学高端装备界面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举办亲子科普活动

下一篇:Friction入选中国科学院期刊分区表工程技术类1区Top期刊